电话:0827-58186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简历指南

巴中市就业训练中心的现状与发展探索

来源: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 时间:2011-07-10 作者:admin 浏览量:

  自国家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狠抓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在实施技能培训的主阵地作用,积极为城乡各类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了各类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和成功创业,确保了各个时期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较好地发挥了培训市场的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全市的三县一区和市本级均建立了就业训练中心。

作用及成效

  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全市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充分发挥师资、设施、场地、专业等优势,重点针对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并积极组织失业人员、失地无业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近三年来,全市就业训练中心年均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达8000余人,培训合格率均达到了95 %以上,就业率达70%以上;累计为4323名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民、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培训,有2277人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创业成功率达52%,并带动3896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

  (一)发挥基础优势,创新服务抓培训。

  近年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在场地建设、设备投入、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培训后劲显著增强。在抓好常规专业培训的基础上,全市把培训专业重点放在SIYB创业培训和塑造“巴山”品牌上,成功打造了一批创业典型、巴山缝纫工、巴山保姆、巴山建工。各级就业训练中心推行灵活招生、随到随学、分类培训、按需就业的方式,组织多层次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方法上突出技术性、专业性、系统性培训,将“短平快式”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形式上以方便学员为首选,设有半日制班、夜班、双休日班和全日制班;内容上除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外,还增设了法律法规、公共关系学等辅助内容,帮助学员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发挥资源优势,围绕需求抓培训。

  全市就业训练中心紧密结合自身职能,充分依托人力资源市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学员意愿,按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通过全市召开的劳务洽谈会、聘请的劳务联络员、驻外办事机构反馈的信息等,全面掌握市场用工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培训,形成了“培训、就业、保障”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使一大批城乡劳动者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把发展城乡劳动者的技能特长与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结合,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广泛开展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园林绿化、食用菌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劳动者。积极组织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参加SIYB创业培训,通过学习创业理论、设计创业计划、开展创业孵化等途径,结合开业指导、项目论证、决策参考等一条龙的服务,帮助其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或联合创业。全市通过创业培训培养了2000多名创业能手,创造了一大批就业岗位,实现了以培训带动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的倍增效应,涌现了李俊杰、罗元等一批创业带头人。

  (三)发挥阵地优势,延伸服务抓培训。根据学员分布广、技能差的特点,全市就业训练中心紧紧依靠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大力开展延伸服务,为劳动者提供便捷的培训服务。把培训向基层延伸。坚持培训教师、媒体资源、培训课堂、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五下乡”,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培训向劳务基地延伸。根据域内外劳务基地对员工技能提升的需要,组织师资力量深入用人单位对其进行技能提升培训,着重传授专业技能知识,使其工作、学技两不误、两促进,实现稳定就业。把培训向农民工集聚地延伸。加强同各劳务基地的联系与合作,主动到我市务工人员聚集地开展上门培训。近年来,市本级和南江县就业训练中心先后组织人员到北京、乌鲁木齐、西安、广东等地,对在外从事建筑业的5000余名务工人员进行了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

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场地狭小,培训规模受限。从面积上看,我市5个就业训练中心场地建筑总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其中:理论教室38间,操作室42个,多媒体教室5个,办公场地500平方米,活动场地1000余平方米。一次性只能容纳900余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开设的专业来看,有SIYB、计算机、缝纫、美容美发、厨师、电工、焊工、家电维修、建筑、家政服务、采掘等20多个专业,且仅能开展短期培训,受用工市场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导致个别专业利用率不高,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培训不均衡。

  (二)师资队伍薄弱,整体素质不高。一是师资力量不足。全市就业训练中心有专兼职教职工143人,其中专职教师37人(SYB创业培训教师11人),占教师队伍的25%。二是中高级专业技术教师比重较低。专职教师队伍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仅8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1%。三是年轻化程度不高。全市就业训练中心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专职教师仅有10人,年龄较大的教师知识更新难度大,教学水平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就业培训工作。

  (三)设施设备陈旧,训练条件落后。全市5个就业训练中心共有缝纫机24台、投影机8台、计算机200多台套、10多台电焊机以及磨床、铣床、创床等教学设施设备,教学实训设备数量较少,且年久失修,利用率不高,在培训过程中也仅仅只是零星的观摩、零散的操作,难以适应规模性地开展培训,实训器材不能满足人手一台,设施设备欠缺已成为就业训练中心发展的“瓶颈”,影响了培训质量。

  (四)经费保障短缺,工作难以开展。全市除市本级和平昌县就业训练中心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外,其他二县一区的就业训练中心已纳入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工作经费每年仅20万余元,加之短期培训收费难,培训成本逐年增加,难以保障培训专业的调整增设、设备添置和工作正常运转。

发展思路

  一是调整发展方向,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原来的就业训练中心在技能培训方面相对于民办培训机构没有太多的优势,但我们在创业培训方面,起步较早,有一定的经验。要紧紧抓住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把就业训练中心转型为“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由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确定“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职能、机构、编制、人员”等,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以开展创业培训为重点(其他培训项目由技工学校、民办机构承担),组建创业后续跟踪服务师资专家队伍,为创业培训合格的学员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等“一条龙”的后续跟踪服务。

  二是调整管理方式,走政府主导和社会主体相结合的路子。政府主导就是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发挥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等职能,把握“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整体势态。社会主体就是吸收民间充裕资本,解决政府投入难的问题,形成政府组建、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主体社会化的发展方式。按照“整体布局、提高层次、统筹规划、突出特色、服务创业”的指导思想,建成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集“教学、研究、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基地”于一体的规范性、现代化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

  三是调整办学模式,建立起各方联合培训的办学体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应积极探索联合办学模式,争取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形成一个以“创业指导服务中心”为主体,适合市场需要的多角度、全方位、动态式的创业培训体系。一是与企业联合。为破产倒闭企业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员工,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创业能力,尽快实现创业就业。二是与学校联合。在应届高中和大学毕业生中,挑选有意创办企业的品学兼优学员,参加SIYB创业培训,增加创业知识,促进自主创业。三是与社区乡镇联合。在社区乡镇干部的引领下,深入到千家万户,组织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参加创业培训。进一步发挥“创业指导服务中心”的示范性、指导性、带动性辐射作用,以激发全民的创业热情。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0827-5818699
工作日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24 bazhonghr.com. All Right Reserved 法律顾问:四川崛兴律师事务所 杨婧律师 蜀ICP备18008087号 川公网安备 51192202000186号

地址:四川·巴中 EMAIL:iamwoody@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