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27-58186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简历指南

关于通江县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巴中人才网 时间:2011-06-22 作者:admin 浏览量:

关于通江县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调查与思考

――在金家坝村沉下去融洽干群情
开展群众工作调查报告

莫 小 波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党中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实现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和部署,通过奠定坚实的社会保障基础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人社局在诺水河镇金家坝村沉下去开展群众工作中,在深入开展大宣传、大对话、大调解、大化解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业务工作就社会保障民生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结合我局在金家坝村开展调研情况,针对该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就我县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如何有效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谈一些认识。

一、基本现状

金家坝村地处我县北部山区,距诺水河镇7公里,距县城67公里。辖5个社,201户,总人口875人,幅员面积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800米。现有耕地共417亩,其中水田312亩,旱地105亩。人均年收入7000元。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该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就业形势不断趋好,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近年来,通江抓住总理视察通江的大好历史机遇,突出解决“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饮水难”等“四难”问题取得了较好成绩。从该村情况看,村道、社道公路全长6.4公里,基本实现村、社全覆盖。村卫生站实现了“新五件”,无需住院治疗的疾病就近就可以医治,缓解了村民看病困难。全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52人,占全村人口的6%,大专以上学历18人,占全村人口的2%,村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提高到11年,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升。闭路电视5个社中的3个社实现了户户通,其余2个社使用了无线卫星地面接收器。165户吃上了自来水,占全村人口的18.9%,其余农户亦能就近方便取用安全卫生的井水。

二是产业、劳务等多轮驱动农村劳动就业。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种养业,全村种植大户2户,平均年产值5万元。养殖大户2户,平均年产值5万元。部分村民能够靠产业发展实现就近就业,少数村民进入了运输、流通、商贸等第三产业实现就业。有462人外出务工,通过劳务输出实现就业。

三是养老、就医等社保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全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共240人,现已领取人数11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人数共863人,参保比达到98.6%。参加生育保险妇女人数24人。全村低保户22户,共66人领取低保,领取标准每月40至50元。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因现实情况无法统计,由于国家有强制工伤保险要求,有部分大型正规企业为他们购买了工伤保险,但据村民反映参保比重仍然较小。务工人员中通过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人,占全部外出务工人员的比重为1.2%。

二、主要问题

整体来讲,该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很快,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但客观分析,仍然存在“四有四不足”问题。

一是有收入但还不富裕。该村人均年收入7000元虽较过去大幅增加,但与中、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依然不高,考虑到贫富差异,全村仍然有30%的家庭属于低收入家庭。外出务工人员由于年龄和体力的变化,在外固定年限相对较短,加上现行的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缺乏有效地流动配套机制,最终他们不得不继续回到生他养他的地方,这将导致他们收入的阶段性差异。而在他们收入的峰值时其相应的支出比重也是最大的,面临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相应问题,其收入的溢出部分很少,当他们体力劳动能力下降后回村后,仍然不富裕。而在外务工的意外伤害和职业伤害频率较高,在外务工人员很少参加意外伤害保险以及职业伤害保险,“一病回到解放前”的现实潜在威胁稳定脱贫。而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劳动力,农村耕地荒芜时有发生,农村副业在缺乏劳动力的同时也面临萎缩,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出现了农民收入方式的单一。另一方面,农村文化生活相对单调,文化体育设施设备较差,“一台电视看一宿”成了大多数村民单一的文化生活,物质富足精神贫穷成了不富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是有保障但水平不高。长期以来,我县的农村社会保障一直处于自发的、薄弱的、低水平的状况。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在我县先后试点和扩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中。但整体保障水平还不高。现有的农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统筹,均采取农民自愿参加、政府和集体适当扶持的办法。源于农民自身对保障的认识差异、实际支付能力不足和村级集体无经济扶持能力,以及地方公共财政缺乏对农民社会保障的现实支付能力,总体表现为保障意识较差,保障内容和形式缺乏规范、保障水平低和覆盖面小、保障功能差。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水平只能按本市最低工资作为缴费基数,直接影响了农民工的利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标准偏低,从该村的情况看平均仅为40至50元,而动态管理不到位,“应保未保”和“一保不变”的情况还有存在。

三是有认识但缺乏深入。目前,农民对社会保障仍处在初期的认识和接受阶段。一方面,大部分农民还没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多数人还停留在“靠地吃饭”和“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上。认为把钱存在银行才实在,对养老保险缺乏认识和信心。另一方面,由于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低下,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自身承担社会保障的缴费能力还不强,因无钱购买而没有购买,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在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仅仅以政府的强制力和自己的经济实力来看待和认识社会保障问题。从该村村民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情况看,选择较低档次缴费标准的占比绝大多数,新农保基本上选择100元缴费标准,而选择500元缴费标准的还没有,较低的缴费标准影响到养老金领取标准也较低,直接影响今后农村的养老水平。未认识到农村低保是国家对贫困的救助政策,脱贫后仍不愿甩掉贫穷的帽子,不愿主动放弃救济,认识水平难到位。

四是有就业但含金量低。从该村劳动力就业分配来看,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村总人口的52.8%,靠本地产业就业偏弱,而从就业的性别上来看“女主内男主外”较为严重。就业的行业也多为厂矿、建筑等行业,从业技术含量低、科技含量低,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较低,与其劳动付出不成正比。二是职业稳定性差,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几个月一换,务工地点也在常年变动,其就业途径基本是熟人介绍,从而相应的社会保障无法实现和落实,并且也无人愿意购买相应的保险。三是农民工职业性质的社会声望低下。由于其工作的领域限制,基本以出卖体力劳动获得报酬,以及其农民的出身背景、农民的生活习惯,被城市、社会乃至自己认为是最底层人员,无法融入城镇的生活圈,他们也不愿意去融入城市的生活圈,一直处于被歧视的地位。四是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其社会职业地位的变化并不大,只发生少数的向上流动。由于其本身的文化素质限制,技能较少,从事的工作领域有限,以及微弱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他们的流动空间仍然比较狭窄,其最大的向上流动空间主要限于个体经营领域,但这种机会确实很少。五是他们的职业满意度很低。他们不满于现在的职业,但是却别无选择,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自己的家庭,他们被迫选择外出。由于自身能力、条件限制,就业含金量低,很难由农民转变为市民。

三、对策措施

建立和完善我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从我县实际出发,理清思路,抓住我县作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的机遇,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具体实际的社会保障之路。一是统一和分散相结合。要在全县建立起统一的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主体框架。其它形式的保障内容、保障水平、保障方式作为补充。二是重点和一般相结合。要优先保障农村中的困难群体、转居农民和失地农民。三是建立和完善相结合。要先把群众迫切要求的、具备实施条件的保障形式建立起来,再逐步扩展和完善。

第一,提高认识,增强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紧迫性。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保障功能的弱化和消失,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展地方经济;有利于转变农民观念,减轻农民对土地的过分依赖,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参保意识,激发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第二,拓宽思路,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多元化保障机制。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不要仅仅局限于农民个人、集体、企业、政府的负担能力和水平,更要从提高和扩展社会保障的功能方面拓宽思路。一是最大程度地实现农村适龄劳动力的充分就业,使就业收入成为农民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要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的力度,增加财政对培训经费的投入,把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培训不间断地持续下去,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租赁、房屋出租、多种经营等形式,最大程度地实现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增强农民自身化解、抵御各种风险和自我保障的能力。三是积极做好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收入,以产业发展带动保障。

第三,完善职能,增强公共财政的引导和扶持功能。在农民对农村社会保障缺乏足够认识、支付能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福利保障功能较弱的现阶段,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引导、扶持的功能。目前,农村社会保障的重点应放在农民最为关心的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上,以有限的资金投入,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要让农民能享受更多的政策支持,扶持政策应考虑社会不同群体的差异,适当向低收入人群、失地农民、病残农民等群体倾斜。尽量减轻农民缴费负担。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参保积极性,提高保障水平。

第四,增强实力,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服务功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是与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是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要把加快集体经济的发展,提高村集体的经济实力与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考虑,协调起来。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组织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各乡镇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用制度明确和规范村集体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积极试点,稳步发展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商业保险,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村和农业保险业务,形成我国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险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济制度,科学确定保障对象,合理筹措保障资金。试点农户互助制度,加大农户互助力度。发展慈善事业,为社会保障提供补充。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客服服务热线
0827-5818699
工作日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24 bazhonghr.com. All Right Reserved 法律顾问:四川崛兴律师事务所 杨婧律师 蜀ICP备18008087号 川公网安备 51192202000186号

地址:四川·巴中 EMAIL:iamwoody@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