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827-5818699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时政要闻

书写巴中奋斗赞歌

来源: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2019-10-10 作者:巴中人才网综合整理 浏览量:

从巴中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看巴中发展历程

  70年峥嵘岁月,70年筚路蓝缕。

  10月1日,由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宣传部、巴中日报社承办的巴中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在巴人广场隆重展出,吸引了众多干部群众参观。

  展览分为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文化建设、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9个部分,全面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特别是建地设市26年来,巴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与党同心。70年来,特别是建地设市以来,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巴中广大干部群众苦干实干、创新创造,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巨大成就,在1.23万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上成功实现华丽转身!

  70年巴中的追赶跨越

  一张张直观生动的照片,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串成一幅巴中追赶跨越、辉煌巨变的宏伟画卷。

  经济建设部分,六幅全市重要年份主要经济指标柱状图生动展现了巴中经济发展的奋进历程。70年来,巴中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949年的0.8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45.88亿元,是1949年的739倍。

  一台手工纺线机照片将巴中工业发展的记忆拉回到上世纪,从手工作坊到全自动现代化生产车间,70年来,以工业经济放眼全市经济发展,巴中人民谱写了一部奋楫者先的艰苦创业史。

  位于恩阳区柳林食品产业园的好彩头公司生产车间,着装整齐的工人正认真操作罐装机设备对饮料进行罐装,新鲜出炉的“小样”乳酸菌从自动化生产线上源源不断地“走”下来。“我们主要生产糖果、饮料等五大类20多个品种,产品早已远销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好彩头公司负责人表示。

  70年来,巴中经济增速逐渐加快,全市经济保持了年均8.2%的增长速度。其中,2002-2013年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2.6%。

  拌茶、分类、打包,各加工环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平昌县鹿鸣镇燕山村茶叶基地附近的平昌县青芽茶业科技公司大宗茶加工厂内,两条先进的大宗茶生产线满负荷运行。“过去种的茶叶销路窄、价格低,大家把种茶当副业。现在引来了企业建起了大宗茶叶加工厂,今年的务工收入就有差不多4万元。”燕山村村民沈国如高兴地说。

  70年来,全市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建立了以四大特色农业、四大新型工业、四大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断提档升级。2018年,巴中三次产业结构为15.2:49.0:35.8,与1949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74.7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提高了46.7和28.0个百分点。

  70年来特别是建地设市的26年来,巴中人民锐意进取、推车上坎,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化解重重叠加矛盾,演绎了一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绚烂篇章。

  70年巴中的突破发展

  要在脱贫攻坚上奋力突破,对标达标不落一户一人,全面夯实奔康基础。我市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加快绿色崛起,奋力后发赶超,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

  建地设市26年来,巴中扶贫开发走过了以解决基本温饱为主要任务的攻坚式扶贫、以改善人居环境为主要任务的综合式扶贫、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主要任务的精准式扶贫,走出了一条具有贫困山区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

  在脱贫攻坚展览篇章中,一张老旧石房的照片,让通江县兴隆乡渔池村村民郭维恩感慨不已,这也是他童年记忆里“家”的样子。2018年底,在悬崖下危房里住了多年的郭维恩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新建的聚居点,100多平方米的新居圆了他多年的安居梦。“过去住的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片石房,危险得很,现在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郭维恩感慨。跟郭维恩一样,渔池村8个社60多户贫困户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旧房改造等好政策,陆续住上安全房、过上舒适日子,彻底告别了曾经的泥巴路、片石房,渔池村也旧貌换新颜。

  1994年,我市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规划,开始了区域内首次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到2018年底,巴中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49.42万人减少到6.29万人,贫困村由699个减少到101个,贫困发生率由16.3%下降到2.1%,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摘帽”通过国家验收,通江县、平昌县的脱贫攻坚正进入决胜阶段。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市上下心无旁骛,信心百倍。

  “以前村子后面都是荒山,现在早已变成了青钱柳产业园,我们常年在园区务工,再也不用拖家带口四处奔波打工赚钱了。”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村民岳俊成乐呵呵地说,曾经贫穷的西厢村引进南江县光雾山林业有限公司通过流转村集体林地、耕地,建成1500多亩以青钱柳为主的“茶药基地”,采用“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创新“流转出租+入股分红”机制,短短两三年时间,荒山变成了村民致富的产业园。

  从解决温饱走向建成小康,巴中人民“苦干实干、创新创造”,在中国扶贫开发史上烙下了一道深深的印迹,书写下了一页属于巴中的精彩篇章!

  70年巴中的奋斗足迹

  一张张老照片,将岁月的时针转回到70年前的中国,时光隧道见证了巴中的奋斗足迹。

  10月1日上午,阵雨频繁,空气中透着几分初秋的寒意,但市民、游客的观展热情不减反增,不少游客拿起手机对着展板上的照片拍照留念。

  1920年,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拍摄了一张巴城面貌的图片,透过照片,我们穿越到了99年前的巴城。那时的巴城犹如坐落在山间的一座村庄,低矮的房屋、泥泞的羊肠小道。可谁又会想到,如今的巴城高楼林立、道路四通八达,俨然从一个“农民城市”快速地向现代化城市跨越。

  建地设市26年来,巴中坚持不懈推进新型城镇化,从中心城区到县城、中心集镇、村民聚居点,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家住经开区福锦苑的居民骆宜寿,之前住在兴文镇百合村,家里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如今已经拆掉。“小区进出刷脸卡、上下楼有电梯,住起实在是太安逸了!”

  伴随着新区的建设,不少兴文镇的老百姓实现了从“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

  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2.1平方公里、人口61万人,“一城两翼”格局基本形成,产城相融,宜业宜居,巴城正式步入中等城市行列,其中心地位、吸附能力初步彰显。2018年底,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1.85%,比1993年提高31.41个百分点。

  老照片、新风景,今昔对比中,最为直观的展现出70年来,巴中城市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众所周知,巴中是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特殊区域,1949年,巴中的通车里程仅有66公里,没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也没有一座大中型水库,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巴中发展的最大瓶颈。

  1993年,巴中成立地区,当时境内只有4条省道,几乎全为泥碎石路,也就是这一年,地委、行署把建设唐巴公路作为“一号工程”,仅巴州区68个乡镇就承担了唐巴路巴中段的路基建设任务。

  “那个时候,我们是背着被子、带着柴火、自购油盐加入到唐巴公路的建设中。”在成就展现场,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回忆道。

  同时,在成就展现场,一张命名为“桥”的图片,引起不少市民、游客的关注:图片将过去人们出行的漫水桥,以及现在架起的铁路和高速公路,汇聚到同一镜头下,展现出不同时期巴中交通建设的变化。

  从“无路走”到高速、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形成,70年的奋斗足迹,是巴中几代儿女血汗的结晶,380万巴山儿女始终苦干实干、创新创造,为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而不懈奋斗!

  随着巴中城市、经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发展,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6元,是1949年的422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2元,是1949年的3872倍。

  漂亮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现代化教学设备……透过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南江县七一中学、巴中中学兴文校区、巴中市光正学校、南江博俊公学校等一张张校园风貌展示,让我们感受到70年来,巴中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70年来,巴中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推动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1984年9月,原巴中县委因在教育上作出的贡献,荣获了联合国教科文“国际野间扫盲奖”。

  “我们以前上学在土坯房里,住的寝室是通铺,一间屋住几十个学生。”在成就展前,今年56岁的市民王先生,透过一张老照片追忆起自己求学的经历,并感叹道,如今的青少年享受的教学环境实在是太好了。

  不仅如此,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逐步完善。2018年,全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5%;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2%。全年纳入城镇最低保障人数7.64万人、农村最低保障人数25.68万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巴中县人民医院,由几栋低矮的砖瓦房构成。如今,老院区早已拆掉,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医技楼,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空中120的实现让老百姓看病有保障。

  过去,农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随着送医下乡活动的开展和标准化卫生室的建立,村民看病不再难,小病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有效医治。

  “过去就在自己家设一个药房,看病、配药、治疗都在一间屋子里。”南江县百坪村村医蔡光明感叹道,标准化卫生室的建立,让村民看病更加方便、舒适。

  观察室、诊断室、治疗室、药房分离,检查床及中、西医药柜等设施一应俱全,虽然面积不大,但分区规范、功能完善,感冒、高血压、慢性肠胃病等常见病都可在卫生室治疗。

  乡村厨师培训、家政服务技能大赛、青年创业大赛……一张张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市民、游客深刻感受到巴中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70年来,劳动就业稳步推进。2018年,城镇就业人员44.94万人,比1993年增加2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1993年的6.21%下降到2018年的4.22%;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是1949年的280倍。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尤其是建地设市26年来,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张张笑脸,洋溢着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0827-5818699
工作日 9:00-18:00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 2024 bazhonghr.com. All Right Reserved 法律顾问:四川崛兴律师事务所 杨婧律师 蜀ICP备18008087号 川公网安备 51192202000186号

地址:四川·巴中 EMAIL:iamwoody@qq.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